欢迎访问浩智科技官方网站,我们全心致力于企业单位建站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及推广!

您的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 > 销售类型 > 广告营销 >  正文
广告营销

广告营销策略与技巧

来源:东莞浩智网络科技  作者:东莞网站建设2655   日期:2015-11-20

   

广告营销策略与技巧 - 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 

   广告,无论是电视广告、报纸广告还是其它形式的广告,容量都是有限的。鉴于观众(或听众、读者)通常不会像看一部电视剧或一篇小说那样耐心地观看每一则广告,广告的实际容量往往会比表观上的容量更小。然而做广告的企业(广告主)又往往希望广告实现尽可能多的宣传目的。为解决这两者间存在的矛盾,广告制作者应致力于广告空间的拓展。而激发观众的想象力,开拓一个想象的空间,是拓展广告空间的行之有效的途径。

   一则优秀的广告,总会给人们留下想象的空间,让人们靠想象去体味宣传者不曾直接表达的意图。

   例如,20世纪90年代经常出现在荧屏的牡丹电视机广告,就是这样的精品之作。该电视广告的广告语是“牡丹虽好,还要爱人喜欢”,广告片则精心设计为前后两个版本。前期的广告片描述了一对新婚夫妻相亲相爱的生活场景,一台“牡丹”,凝聚了丈夫对妻子的浓浓爱意;后来在新版的广告片中,这个家庭中已经有了小宝贝,牡丹电视陪伴着温馨的家庭。在这两则广告之间留下了广阔的空间,让观看者驾驭想象的风帆自由驰骋。借助于两则广告的相互关联,广告的有限空间容量被大大地拓展了,这正是制作者的高明之处。

   又如,一则介绍不粘油的抽油烟机的电视广告,也是前后两个版本。前期的广告中有一位小姐擦拭抽油烟机的镜头;后期的广告片中,这段镜头被删去,只留下那位小姐潇洒地展示不粘油的抽油烟机的镜头。这则广告片的版本调整,使人们联想到一位小姐费劲地擦拭抽油烟机的情景已成为历史,而不粘油的抽油烟机已走进人们的生活。

   电视观众长期观看同一广告片,很可能会产生“视觉疲劳”和厌倦心理。更新广告版本可以避免“视觉疲劳”。同时,这也是拓展广告的形象空间的大好时机。

广告营销策略与技巧 - 广告中的“大写意” 

   “大写意”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广告手法。这种方法模仿国画中的“大写意”,在广告中着力渲染一种氛围,借助艺术形象的魅力,把人们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,从而潜移默化树立起企业形象,或者对某种产品产生好感。

   “大写意”广告的佳作,当首推一位著名女影星为一家知名家电企业做的电视广告。在典雅幽静的乳白色布景中,女影星身着一袭飘逸淡雅的素白长裙,步履轻盈地走来。周围的环境是如此清爽舒适,令影星举目四顾,眉宇间似有疑惑不解之意。终于,她发现了什么,朱唇微启,露出灿烂的笑容。影星所看之处,正是这种知名的家用电器。这则广告,把环境的美、影星的美、电器的造型美和隐喻的内在质量美,与该企业的品牌融为一体,相映成辉,堪称是电视广告作品中的上乘之作。

广告营销策略与技巧 - 巧用“数学不可加和性” 

   在广告宣传中,频度的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。过于频繁地播发会使受众产生厌倦感,而降低播发频度又难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于是,广告运作者似乎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。为解决这一难题,首要的方法当然是提高广告作品的水准,以增大感染力和影响力。此外,在宣传方式上动动脑筋,也是有益的。

   商家和广告制作者不妨借助于一些数学原理。

   在数学上,某些事物之间是不具有加和性的。例如,一头牛加上3只苹果,牛并没有增多,苹果也没有增多。这种数学不可加和性应用于广告之中,可以在增大广告宣传频度的同时避免产生广告数量繁多的感觉。

   利用数学不可加和性,具体做法就是将广告分散到不同性质的媒体之中去。由于媒体性质不同、传播方法及表达方式不同,且是作用于人的不同感官,因而使人们不太容易将其在数量上直接迭加起来,就如同一头牛与三只苹果不好直接相加一样。这样,广告的数量成倍地增加了,而人们对广告数量的感觉却没有相应地增加,使增加宣传频度与避免厌倦感之间的冲突得到了有效的缓解。

   将广告分散到不同媒体之中去,其效应是多方面的。每一种媒体都有其特定的覆盖面和特定的作用点。多种媒体的共同作用,是各自覆盖面的互相补充和多个作用点的协同作用,其效果显然会优于单一覆盖面和单一作用点的效果。从受众一方来看,每个人对外来信息的接收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,广告出现于不同媒体,就增大了受众接受广告信息的概率,因而可使广告的影响增大。

   此外,同一产品(或同一企业)的广告在不同媒体上出现,特别是在本身属性相距甚远的媒体上出现,会给人以新奇甚至惊讶的感受,这种感受对于人的印象无疑是一种良性的刺激。例如,在大众传媒上经常出现的广告,可以到相关的专业刊物上露面;主要是在专业刊物上进行宣传的产品,也不妨偶尔在大众传媒上展示风采。

   需要指出,以上介绍的方法是针对实力雄厚的企业,想要进行“轰炸式”宣传而又力图避免这种宣传的副作用而设置的。对于财力不足的企业,当然不宜采用这种方法。

广告营销策略与技巧 - “基础印象”的作用 

   基础印象是指存在于人们记忆之中的某种事物,是人们对已熟知的某种事物的印象。当人们接触到新事物的时候,如果新事物与基础印象存在某种联系,那么,这新事物就较易被人们接受。可以说,基础印象在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过程中,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。

   古人说过,站在高山顶上挥动手臂,手臂并没有延长,却达到了很高的高度。基础印象就如同人们站立的高山,使新的印象得以在这山顶上进一步延伸。阿基米德说过,“给我一个支点,我可以举起地球。”基础印象的作用就很像一个支点——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支点。

   在广告数量骤增,人们的感觉趋于钝化的情况下,如何激起人们的反响,加深印象,是广告制作者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。利用人们已有的基础印象,加以引伸和发挥,是一种可以事半功倍的方法。

   明星、名人曾是许多广告的主角。利用明星效应,就是利用大众对于明星的基础印象。只是明星广告作的太多了,所以效果已大打了折扣。其实,基础印象所覆盖的领域极为广阔,不一定非要请明星不可。

   基础印象的内涵是极为广泛的,可以说无所不包。诸如山川河流、名胜古迹、历史人物、风土人情、民歌童谣,等等,都可以作为基础印象在广告中得到应用。此外,也可以将人们在生活中的某种体验作为基础印象用于广告。

   除了历史名人之外,一些民间广为传颂的传奇人物也可以在广告中借用其形象。例如,一家知名制药厂采用阿凡提形象制作的药品广告,就是借助于传奇人物的一个成功的实例。阿凡提的形象有两个特点,其一是流传广泛,家喻户晓;其二是大家都喜欢阿凡提。这两个特点也是将阿凡提形象引入广告中的重要前提。此外,在民间传说中,阿凡提还是智慧的象征,又是公正的象征。在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中,人们遇到难题,总是愿意去请教阿凡提。这则电视广告正是巧妙地借用了向阿凡提请教的情景,整个编排入情入理。

   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可作为基础印象的人物、事物之外,一则成功的广告作品经过广泛传播之后,也会在人们心目中留下印迹。这种印迹同样可以发挥基础印象的作用。而且,广告本身具有的基础印象作用,是广告主花费了巨额资金营造出来的,是不应该轻易抛开的。因此,在制作新的广告作品时,对原有广告作品已经形成的基础印象要充分加以利用,尽可能地保留原广告的一些基本特征。即使是全新制作的广告,也总应该在某一个层面上与原广告保持某种血脉相联的关系,才较易得到受众的认同。

广告营销策略与技巧 - 无心哗众——广告的最高境界 

   尽量避免哗众取宠,做到“无心哗众”,这是广告的最高境界。

   许多公益广告是“无心哗众”的典范。公益广告是对人们起启发、规劝或警醒作用的广告。要在广告的有限空间之内使这样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,其难度是很大的。国外的公益广告已有相当长的历史,其成功经验可供国内同行借鉴。

   有一则国外的电视公益广告,是关于性骚扰问题的。性骚扰问题要在电视广告中反映,是有相当的难度的。这则广告选择了一个奇特的方式。广告中,一位男士在复印机前工作,一条面目狰狞的大狗前来骚扰。狗直立起来,抱住男士的*,去舔男士的手。男士吓得躲到复印机的另一侧,狗又追了过来,故伎重演。男士再躲,狗又再追。这则广告用男士来隐喻被骚扰的女性,用狗来隐喻性骚扰者,巧妙地谴责了性骚扰行为,同时让人们知道,骚扰者在受扰者眼中的形象,就是像一条狗一样。

   另一则电视公益广告是关于残疾人的。广告中展示了一位失去双臂的女性残疾人自己准备早餐的全过程。这位女士用肩膀顶开冰箱的门,从里面用嘴取出一只鸡蛋,并把鸡蛋放在桌子上。然后,女士用嘴叼起一只碗,俯*去,将碗放在地上。接着,她又用嘴叼起鸡蛋,在碗的上方让鸡蛋落下去,砸在碗里,鸡蛋刚好破成两半。然后,女士又从冰箱中取出第二个鸡蛋,将上述动作重作一遍。女士又俯*去,从地上将碗叼起来,放到桌上。蛋壳被女士用嘴衔出。接着,她用嘴衔着叉子,将鸡蛋打散,然后放入微波炉。此后,女士又烤面包,热牛奶,倒牛奶,全是用嘴。广告片中展示的这段场景长达数分钟,吸引了观众的全部注意力。片尾是几行字幕:“看了这位女士刚才做的事,您为残疾人事业捐一些款难道还有什么困难吗?”这则公益广告曾获得过国际大奖,片中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,却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力量。

   还有一则颇为独出心裁的广告。广告的场景是一间厕所。一位白人走进厕所,片刻后离去。一位黑人又进去,又出来。这之后,不同民族、不同肤色的人们依次进出着这间厕所,且速度愈来愈快。最后,屏幕上展示了一长串厕所,环绕在地球上。广告片的含义是说,人类的粪便都是一样的臭,为什么要搞种族歧视呢?这则广告很应该让国内的一些人士观看。有些人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,外国人什么都比中国好。看看这则广告,这些人士应该受一点儿启发吧。

   另一则广告更为新奇。片中展示一个婴儿头部的特写。在长达30秒钟的时间里,这婴儿张着大嘴在那里嚎啕大哭。最后,画外音郑重地提示观众:如果你没有耐心听这婴儿30秒钟的哭声,就不要考虑要孩子。针对西方国家单亲家庭众多的状况,这则广告是极有警示意义的。

   公益广告是广告的一个特殊类型。公益广告的篇幅虽小,却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,其影响力甚至能超过几十万字的鸿篇巨著。正是看到了公益广告的巨大影响力,有许多企业投资于公益广告,在公益广告的传播中也扩大了企业的影响。

   公益广告所体现的“无心哗众”的境界,对于其他广告的创意和制作也有借鉴意义。

广告营销策略与技巧 - 追求名牌与追求实惠 

   大量的广告宣传,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,创造出“名牌效应”。无庸讳言,“名牌效应”的威力是巨大的。拥有知名度就意味着拥有市场。譬如有两种性能相近的护肤品,一种曾广为宣传,享有盛名,售价数十元仍然购者如潮;另一种没有作过广告,售价仅数元却无人问津,使不能不叹服“名牌效应”的力量。

   在充分肯定“名牌效应”在营销活动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,也应该看到,过分追求“名牌效应”所可能生产的负面影响,这就是消费者追求名牌的心理与追求实惠的心理的冲突。

   由于商品质量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,消费者会觉得买名牌商品较为放心,质量上会有保证。这是消费者追求名牌的重要原因。

   此外,追逐“名牌”也是人们虚荣心的一种体现。人非圣贤,大家都或多或少要有一点儿虚荣心。有一种化妆品的广告词就是“女人总该有一丁点虚荣心”。岂只是女人,男人又何尝没有虚荣心呢!而使用名牌产品,正好使人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。为了享受这种满足带来的荣耀感,人们不惜慷慨解囊。

   似乎是看准了消费者追求名牌的心理,商业广告便展开了激烈竞争。为了增大宣传的力度,同一种产品的同一段广告每晚可以在电视荧屏上反复出现,且日复一日,历久不息。不仅如此,广告的场景还越来越壮观,制作也越来越精美。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,宣传者们实在是已经费尽了心血。

   然而,在广告宣传的汹涌大潮之中,宣传者们或许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,那就是消费者的另一种心理——追求实惠的心理。国人中的大多数并非巨富。虽然有虚荣心,但还要追求实惠。人们都会估测一个简单的算式:在自己购买商品的花费中包含了那么多广告开支,剩下的实用价值究竟还有多少?这样的计算使囊中并不很殷实的消费者产生了忧虑感。广告规模超过一定限度之后,消费者的忧虑就会大幅度上升。事情的结局或许有违商家的初衷——过分的广告宣传会“吓跑”相当一部分消费者。

   摆在生产企业和营销商面前的课题,是适度地控制广告宣传的规模和频度,以便在消费者追求名牌与追求实惠的心理之间,找到一个较为有利的平衡点。

   适度地控制广告规模,对于商家和消费者都是有利的。


上一篇:    下一篇:广告营销策略与技巧
展开